![]() 」 她還說:「我們必須同一天、同一時間去投票所,也就是3月17日中午12時。 裡應外合硬是定調為撞船 回到此次金門海巡執法的事件,在第一時間台灣的調查並未發現該船隻的翻覆是海巡撞擊所致,但到了中國手中,卻成了「惡性撞船」。「廢青」中的「廢」字,暗示了這些人不事生產、成天只想搞事,但事實上很多上街頭抗議的人都是中產階級。 透過「廢青」這個詞彙,中國成功的改變了中國境內人民對上街頭的香港民眾的看法。中國扭曲成撞船,並再祭「九二共識」箍咒 針對此事,國台辦對此定調為「2.14惡性撞船事件」,要求台灣執法人員及海巡署道歉,並強調只要民進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就可以進行兩岸協商。從柯文哲口中喊出的中國通關密碼「兩岸一家親」也是一樣,這5個字暗示兩岸不是「兩國」,而且是血脈相連的「一家親」,營造了溫馨,卻不提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也是符碼戰的應用。這樣的「符碼」也被用於台灣內部近期的許多紛爭。但在2名生還者返中國後,卻翻供稱快艇是遭台灣海巡艇撞翻。 金門地檢署第一時間進行調查時,生還者在海巡跟檢方訊問均自承有加速逃逸發生碰撞,但沒感覺船被推撞。如之前COVID-19發生時,一開始被稱為「武漢肺炎」,但中國隨即發現這個詞彙會導致中國被究責,因此透過中國官媒的強力運作,成功讓「新冠肺炎」這個詞彙成為主流的稱法,也讓中國成功逃離了國際的究責以此類推,五角達寮則書寫五個特定的字符,八角達寮則書寫八個特定的字符,每串字符都是一個佛教咒語,用以祈請不同的諸天先佛,請其護佑疾病康復或賜予祝福。 所以,達寮在農村生活的應用上,也具備了供養與保護米神之功能。Photo Credit:張雅粱 藥壺插上達寮,攝於泰國曼谷國立博物館 再者,達寮也可做為引導神靈的路標,泰族群祭祀時,會將達寮放在路口或祭品上,沿途指引神靈前來接受祭祀供品。(註4)對泰族人而言,達寮猶如護身符,有許多用途,包含醫療、祭祀和居家……等,都能使用達寮安定一切以泰國傳統醫療的應用來說,泰國人相信達寮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達寮的基本形制是用竹蔑編成星星的形狀,星角有三角、五角、六角、八角和十二角之別,編織完成後,通常會在星星的下部預留一段長度,以供黏貼其它用品,之後再將其置於需保護的人、事、物或地區上,預防邪靈侵擾。(註3)Photo Credit:張雅粱 達寮守護門戶,攝於泰國曼谷國立博物館 泰國人擅長文化融合,在達寮的運用上也同樣可以看見這個文化特質,因為泰國人將達寮的信仰結合佛教咒語,使不同星形的達寮因應不同事物的需求而有有不同的能量。 我在泰、寮、中三國都見過達寮,形狀與名稱雖略有不同,但都是驅邪擋煞之物。而在祭祀米神的時候,也會特別於供品上插上小型的達寮,引領米神享用供品,希望得到米神眷顧,保佑稻穀豐收。東南亞與中國西南族群多數信仰萬物有靈論(Animism),認為萬物有魂,也相信超自然力量。(註4)對泰族人而言,達寮猶如護身符,有許多用途,包含醫療、祭祀和居家……等,都能使用達寮安定一切。 在泰國人的心目中,米神的形象是一位靦腆的長髮婦女,著泰服,右手拿著一串飽滿的稻穗,很容易受到驚嚇,因此祭祀米神時,農民會掛上達寮保護米神,讓祂可以安住在稻田四周。傳統醫理認為人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體內四大不調,如果不是四大元素的問題,那麼就是鬼魅作祟使然。也會準備酸酸甜甜的供品,像是安撫孕婦一樣,因為泰國農民認為稻田就像米神的肚子,若能使米神安在,那麼米神就能使土地順利「孕育」五穀,讓農作枝繁葉茂,五穀豐登。這種做法在鄉間依然盛行,如農民會在稻田四周插上達寮,作為邊界或禁區的標誌,同時驅除鳥獸。 以此類推,五角達寮則書寫五個特定的字符,八角達寮則書寫八個特定的字符,每串字符都是一個佛教咒語,用以祈請不同的諸天先佛,請其護佑疾病康復或賜予祝福。各民族對「魂」有不同的名稱與定義,以泰族群(Tai ethnic groups)而言,泰國學者阿努曼·拉賈敦(Anuman Rajadhon)說明泰國泰族、寮國佬族和緬甸撣族相信事物的本質中有魂,(註1)不管它有無生命,只要對人類有用的都有魂,如米魂、樹魂、屋魂和城魂等,魂是維持生命必備的物質,而無生命的物質之所以有魂,是因為有特別的精靈存在其中。 Photo Credit:張雅粱 藥壺插上達寮,攝於泰國曼谷國立博物館 再者,達寮也可做為引導神靈的路標,泰族群祭祀時,會將達寮放在路口或祭品上,沿途指引神靈前來接受祭祀供品。所以自古以來,泰國人習慣在煎煮湯藥的藥壺插上達寮,除了預防惡靈作祟,也有加強藥性的功用,幫助快速治癒疾病。 (註2)其中,有些魂或精靈容易受驚嚇而逃跑,因此為了使人體的魂不散失以及留住好的精靈,泰族群的先民們自古以來會用竹篾或藤條製作達寮(talaeo),用來守護「魂」,使其不受惡靈干擾,甚至居所的某一區域或事件,也都會懸掛達寮,做為保護的象徵。舉例來說,三角達寮會在三個星星的頂端上,分別寫上「มะ」、「อะ」、「อุ」三個特定的字符,祈求保佑身體安康。所以,達寮在農村生活的應用上,也具備了供養與保護米神之功能。為了不讓鬼靈入侵,因此,人們會在藥壺插上達寮,一來預防生人打開藥壺,二則阻止鬼魂穿越藥壺影響藥性還有,雷電是農田的最大罩門之一,設備的防雷擊程度一定要做好。水產養殖不靠天 智能控制不損失過去,水產養殖也是多憑老經驗判斷水質變化及人工投料時機,一旦缺乏足夠的經驗或面臨無預警氣候變遷,也會造成盲目用藥及浪費飼料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寬緯科技研發「水聚寶智慧養殖監測系統」,協助業者即時取得水溫、溶氧量、酸鹼值、氧化還原電位、鹽度等數據,加裝智能設備控制系統還可依水中溶氧自動啟動水車及設定自動投料,漁民只需透過手機APP即可隨時掌握狀況,提前防範、降低損失。 無人機隊培訓中 農用商機無限好根據法商調研公司Ipsos無人機卓越中心(Drone Center of Excellence)指出,全球商業級無人機已超過消費級應用,至2021年產業規模將達新臺幣3,150億元,其中又以基建測繪、農業科技及油氣探勘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此外,富鴻網也將過去分散在田裡各自為政的眾多感測器,整合管理推出All in one的「行動式微型氣象站」,除了數據應用可以更完整,設備集中於同一支架也能方便在不同的農場中移動應用,還具備防盜功能。 先用隨插即用的田間感測器收集土壤溫溼度、CO2等環境數據,再透過NB-IoT行動物聯網低功耗、覆蓋廣及大量終端設備連結等特性,將數據傳送到中華電信自主研發的AI管理平台,經過大數據分析、結合專家經驗,再主動形成告警,提醒農民下一步動作,改善耕種行為,降低人事、資材成本及生產風險,也讓更多青年願意返鄉務農,像是嘉義百大青農藉由引進中華電信田間感測設備,即可得知土壤溫濕及肥分變化。新竹縣是國內的柑橘生產重鎮,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技正林玉菁表示,目前縣政府有三個重點計畫,其中兩個就與農業相關,顯見對於轉型的重視。 身為農業大縣的嘉義縣政府農務科科長李秋瑩則分享過去3年來與智慧城鄉專案合作的經驗,他説農民要的不只是要基礎監測或攝影機設備而已,而是服務。同時,與農民頻繁的溝通很重要,公司其實不需要多養農業部門、農業顧問,只要多付出心力作溝通,才有辦法商業運轉,而地方政府也可以多幫廠商挖掘問題,探索商業價值所在。 當台灣及鄰近亞太區域皆朝向精緻農業發展,卻也同時面臨農業高齡化與缺工議題,智慧農業使用無人機噴藥,已是越來越多農民的選擇。目前全台才200多張飛行執照,物聯電網培育的學員就已取得14張,培訓成果豐碩。物聯電網公司與桃園市復興鄉公所合作,在復興區建立無人機培訓基地,每年培訓20~40人的專業飛手建立專業機隊,進行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與遙控無人機操作培訓,為復興區及全國農作物執行農藥代噴工作。科技化養殖除了讓漁民可以更精準的控制養殖水質,降低成本浪費,也能全程監測水產品的成長過程,提供給消費者更安全的食物,實踐「實在數據、食在健康」的願景。 為了降低管理人力,慶奇科技推出自動灌溉系統。下一個階段,物聯電網將要挑戰果樹噴灑自動化,而且山林間噴灑要注意的規範很多,需要建立示範區、培訓等。 屏東縣每年年初舉辦的「熱帶農業博覽會」都湧入上百萬的入園人次,但縣政府希望朝向的目標是將人潮導引至附近觀光農場以及農產購物,透過凌誠科技打造的O2O模式,請參觀民眾下載app,走到相對感應點就有導覽介紹,也會介紹附近觀光農場路線,藉此把人流導到附近,逛農場時若有喜歡的農作物,都可直接在平台上購物,又將人流從線下導到線上。Photo Credit: 經濟部工業局最後,與會者也總結,期許未來產業界能開發更多元的商業變現模式。 為帶動智慧農業應用發展普及,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計畫辦公室於8月28日舉辦「智慧城鄉教育與農業應用方案交流座談會」吸引許多產官學研專家一同交流。當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土地破碎,加上氣候變遷等現況,過去勞力密集、看天吃飯的農業已面臨轉型的課題,農業智慧化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Photo Credit: 經濟部工業局下一步:經驗模組化 方案多元化除了展示豐富的應用成果與技術服務能量,主辦單位也特別邀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嘉義縣政府農務科科長李秋瑩、新竹縣政府農業處技正林玉菁,針對智慧農業的在地需求與未來發展進行座談,互相交換意見。藉由環境感測器作為基礎元件監測溫室微氣候,再以物聯網技術開發自動控制程式,透過程式設定,自動管理溫室栽培環境,提供作物最佳栽培環境,再藉由無線傳輸,將各項感測數據及控制命令上傳到智慧農業開發系統,遠端監控溫室狀況,可以用極少的人力多方兼顧。引言人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表示,台灣雖有很優異的農耕經驗與ICT技術,但產業協助農民智慧升級時,有些地方還是必須特別留意。但廠商又不可能全部專業通包,所以投標的廠商勢必要找其他廠商來合作。 新竹80%都是山坡地,雖然單一種植的農業規模不大,卻可以賣到高端的價格,前線雖有很好的消費力,但後端電商平台光靠官方與農民自己卻不容易,況且政府的想法有時候沒那麼透徹,所以非常需要產業界一起腦力激盪,若有任何好的想法,都歡迎廠商向政府提案,希望透過系統作更有效益的行銷。令人驚訝的是,富鴻網打破過去「科技導入農業造價高昂」的刻板印象,推出硬體裝置結合科技系統的「智慧溫網室」,除了監測,也透過手機簡訊主動告警農民注意事項,其造價甚至比一般傳統只有建置硬體的溫網室更便宜。 另外,透過該公司成立的飛手媒合及任務派遣平台,也可提供短期媒合派工或長期就業協助。Photo Credit: 經濟部工業局行動感測all in one 智慧溫網室很超值鴻海科技關係企業富鴻網,也提供類似的解決方案協助農民有更精準的種植規劃,也因為耕作過程都有電子化生長紀錄,富鴻網也可輔導農民申請區塊鏈產銷履歷,讓民眾吃得安心。 例如屏東紅龍果園需要噴霧灌溉、降溫。許多農改場、農試所等農業指標輔導單位都表示,以前農田雖有導入科技設備,但還是必須到現場插USB才能讀取數據,但現在只要遠端透過平台就能了解現場狀況,更方便也更精準。 |
2025-04-05 20:31
2025-04-05 20:23
2025-04-05 20:22
2025-04-05 20:20
2025-04-05 20:16
2025-04-05 19:51
2025-04-05 19:44
2025-04-05 19:36
2025-04-05 19:19
2025-04-05 19:17
2025-04-05 19:17
2025-04-05 19:16
2025-04-05 19:14
2025-04-05 19:08
2025-04-05 19:08
2025-04-05 19:07
2025-04-05 18:59
2025-04-05 18:57
2025-04-05 18:51
2025-04-05 18:50
2025-04-05 18:32
2025-04-05 18:22
2025-04-05 18:21
2025-04-05 18:11
2025-04-05 18:08
2025-04-05 17:55
2025-04-05 17:53
2025-04-05 17:51
2025-04-05 17:49
2025-04-05 17:45
友情链接: